“王总,您这项目做得太牛了!要不是您出手,这公司早黄了!”“李姐,您这皮肤保养得真好,说是30岁我都信,实际得有45了吧?”“张哥,您喝酒太实在了,我敬您一杯,您随意,我干了——哎哎哎您真喝啊?我就是客气客气!”
这些话听着耳熟吗?是不是总觉得“嘴甜点、多夸人”准没错?可笔者最近参加同学聚会,亲眼见着个“抬爱翻车”的现场:同学小刘为了捧班长(现在当了个小领导),张嘴就是“班长当年就是咱们班的领袖,现在更是气场十足,往那一坐,我们都得靠边站!”结果班长当场黑脸——原来他最近正为“同事说他太强势”发愁,小刘这话直接戳了肺管子。
社交场合里,“抬爱”(也就是夸张地夸人、捧人)就像把双刃剑:用好了能拉近距离,用错了能得罪人、惹人嫌。笔者采访了20个“社交老油条”(包括销售、HR、经常应酬的生意人),结合他们的真实经历,用最接地气的方式,和你聊聊“抬爱怎么用不踩雷”“哪些抬爱话术其实是‘社交炸弹’”。
一、抬爱的“初心”没错,但“用力过猛”就是灾难——3种最常见的“抬爱翻车现场”
很多人觉得“抬爱=多说好话”,于是逮着机会就猛夸,结果反而把关系搞僵。笔者总结了3种最常见的“抬爱翻车”场景,看看你中过招没?
展开剩余87%翻车现场1:把“普通优点”夸成“宇宙第一”——显得虚伪
同事小周刚换了辆10万的车,同事小赵凑过去:“哇!这车太帅了!我听说这车是‘豪车平替’,性能堪比50万的BBA,您这眼光绝了!”小周听完直挠头:“哪有那么夸张?我就是图它省油……”
后来小周私下说:“小赵那话听着假,好像我故意显摆似的——其实我就是买个代步车,他这么夸,我反而尴尬。”
问题:把“普通优点”(比如“车省油”)夸成“宇宙第一”(“堪比50万豪车”),会让人觉得“你在拍马屁”“不真诚”。抬爱的核心是“真诚”,不是“夸张”——你夸得越离谱,对方越觉得你“有所图”。
翻车现场2:把“缺点”当“优点”夸——直接戳人肺管子
部门聚餐,同事小陈最近胖了10斤,新来的实习生小李为了活跃气氛,大声说:“陈哥,您这体型太有安全感了!像电影里的硬汉,往那一站,小偷都不敢靠近!”全桌人瞬间安静——小陈最近正为“穿不上西装”发愁,小李这话直接让他下不来台。
后来小陈说:“我知道他是想夸我,但‘胖得有安全感’算哪门子优点?我这叫‘中年发福’!”
:把“缺点”(比如“胖”“强势”“内向”)当“优点”夸(“胖得有安全感”“强势有领导力”“内向有深度”),本质是“没眼力见”。抬爱前先观察对方的“敏感点”——他最近在为什么事烦恼,就别往枪口上撞。
翻车现场3:当着“第三人”抬爱一个人——容易引发比较
销售小张带客户参观公司,指着同事小王说:“这是我们公司最厉害的策划,上次那个爆款项目就是他做的,别人都比不上!”客户笑着点头,小王却黑了脸——因为旁边还站着其他策划同事,小张这话等于说“你们都不行”。
后来小王说:“他要是私下夸我,我肯定开心;但当着其他同事的面夸,显得我‘抢功劳’,反而招人恨。”
:当着“第三人”抬爱一个人(比如“A是公司最厉害的”“B比我强多了”),容易引发“比较心理”——被夸的人觉得“压力大”,没被夸的人觉得“被贬低”。抬爱尽量“一对一”,别让其他人觉得“被排除在外”。
二、抬爱想不踩雷?记住这3个“分寸感法则”——真诚比套路更重要
抬爱不是“不能夸”,而是“怎么夸不招人烦”。笔者结合“社交老油条”的经验,总结了3个“分寸感法则”,照着做,基本不会出错。
法则1:夸“具体细节”,别夸“抽象结论”——细节越真实,越显真诚
普通夸法:“李姐,您这裙子真好看!”(抽象结论,听多了像客套)
高阶夸法:“李姐,您这裙子颜色特别衬您皮肤,而且腰线设计得巧,显得腿特长——是在哪家店买的?我也想给媳妇挑一件。”(具体细节:颜色、腰线、显腿长,还带点“想学习”的态度)
关键点:夸人时,别只说“好看”“厉害”“优秀”,而是具体到“哪个细节好看”“为什么厉害”(比如“您做的PPT逻辑特别清晰,数据也扎实,我看了半天都没挑出毛病”)。细节越真实,对方越觉得“你真的在关注我”。
法则2:夸“对方在意的点”,别夸“你自己觉得好的点”——投其所好,比自我感动有用
笔者朋友老周,最近在学画画,但画得一般。同事小刘看他朋友圈发了幅画,评论:“周哥,您这画太有艺术感了!色彩搭配绝了,像毕加索的风格!”老周看完哭笑不得——他最近正为“画得不像”发愁,小刘夸“艺术感”,在他听来就是“画得乱”。
后来老周说:“他要是夸‘您最近进步真大,线条比之前稳多了’,我肯定开心——因为这是我最近在练的。”
:夸人前先观察“对方在意的点”——他最近在学什么?在为什么事努力?夸这些(比如“您学钢琴进步真快”“您跑步坚持得真好”),比夸“你自己觉得好地点”(比如“您这画像大师”)更戳心。
法则3:夸“事实”,别夸“猜测”——用事实说话,比“脑补”更可信
普通夸法:“张总,您肯定特别有商业头脑,不然公司不可能做这么大!”(猜测:“您有商业头脑”)
高阶夸法:“张总,我听同事说,您去年力排众议投了那个新项目,当时大家都反对,结果今年盈利翻了3倍——这眼光和魄力,我得多学!”(事实:投了项目、大家反对、盈利翻倍)
:夸人时,尽量用“事实”代替“猜测”(比如“您有眼光”“您有能力”)。事实是客观的,猜测是主观的——对方更容易相信“你看到了他的努力”,而不是“你在拍马屁”。
三、抬爱的“高级玩法”:用“自嘲+抬爱”化解尴尬——既捧人,又不显得刻意
社交场合里,有时候“抬爱”是为了缓和气氛、化解尴尬。这时候,“自嘲+抬爱”的组合比“直接夸”更自然。笔者举3个真实例子,你一看就懂。
例子1:同事当众指出你的错误,怎么抬爱化解?
小赵在会议上汇报方案,漏了个关键数据,同事小王当场说:“赵哥,您这数据漏了,是不是没准备充分?”全场安静,小赵有点下不来台。
小赵没急眼,笑着说:“王哥眼真尖!我这人就是粗心,上次做报表也漏过数据,还是王哥帮我发现的——今天这数据确实是我疏忽了,多亏您提醒,不然得出大岔子。”
小王听完,反而不好意思了:“我也就是随便看看,别往心里去。”
:先“自嘲”(“我这人就是粗心”),再“抬爱”(“您眼尖”“多亏您提醒”),既承认错误,又给对方台阶下——对方觉得“你识趣”,关系反而更近。
例子2:朋友炫耀新东西,怎么抬爱不显得谄媚?
朋友小陈买了个新手表,见面就晃手腕:“看我这表,限量款,花了2万!”你不想显得谄媚,又不想让他尴尬,怎么说?
普通夸法:“哇!太帅了!2万值了!”(显得谄媚)
高阶夸法:“这表确实好看!我上次在商场见过类似的,要1万多——您这限量款,估计更难抢吧?您这眼光,我服了!”(先肯定“好看”,再用“商场类似款”对比,最后“服眼光”自然抬爱)
:朋友炫耀时,别“硬夸”(“太帅了”“值了”),而是“先认可事实”(“好看”“难抢”),再“自然抬爱”(“眼光好”)——对方觉得“你懂行”,而不是“你在捧臭脚”。
例子3:长辈唠叨你,怎么抬爱让他们消气?
过年回家,妈妈唠叨:“你看你,30岁了还不结婚,隔壁小王孩子都上小学了!”你不想吵架,又不想敷衍,怎么说?
普通回应:“知道了知道了,您别念叨了!”(容易激化矛盾)
高阶回应:“妈,您说得对!我确实该抓紧了——不过您这么着急,是不是怕我老了没人照顾?您放心,我肯定尽快找个靠谱的,让您早点抱孙子!”(先“认可”(“您说得对”),再“抬爱”(“您是怕我没人照顾”),最后“给承诺”(“尽快找”))
:长辈唠叨时,别“反驳”(“您懂什么”),也别“敷衍”(“知道了”),而是“先认可+抬爱他们的出发点”(“您是为我好”),再“给解决方案”(“我会努力”)——他们要的是“被重视”,不是“被说服”。
最后说句大实话:抬爱的本质是“换位思考”,不是“套路表演”
笔者邻居刘叔,是个“社交高手”,谁见了他都愿意聊两句。有次问他秘诀,他说:“哪有什么秘诀?我就是想着‘我要是对方,听了这话舒不舒服’——不舒服的话,就不说。”
比如他夸人,从来不说“您真厉害”,而是“您这事办得真漂亮,我要是您,可能得折腾半天”——把“夸对方”变成“对比自己”,既抬了对方,又显得谦虚。
所以,抬爱别乱用,核心就一条:真诚比套路重要,换位思考比自我感动有用。
社交场合里,没人喜欢“虚情假意的捧”,但都爱“真心实意的认可”。
下次想夸人时,先问问自己:“我要是对方,听了这话会开心吗?”
会——那就说;不会——那就改。
毕竟,嘴甜是本事,但让人舒服,才是真本事。
发布于:江西省比较好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