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治法,中医用药,是受着阴阳理论(哲学理论)支配的。中医的治疗八法,都是在阴阳理论的指导下去实行的。中医有张子和的攻下派,有朱丹溪的滋阴派,有李东垣的补土派,近代有郑钦安的扶阳派,这诸多医学流派的应用,都有其前提条件:有此证,用此法;无此证,不得妄用。
当今扶阳派,大行于世,这跟当今人们体质普遍阳虚有绝大关系!当今科学发达,化肥农药,性质大寒,大量使用,伤人阳气;保鲜剂,添加剂,性质大寒,大量使用,大伤阳气;西药抗菌消炎,挂瓶吊水,性质大寒,大伤阳气;冰镇饮料,大伤阳气;专家天天叫人多喝水,水性寒,大伤阳气;当今人们普遍多静少动,阴多阳少;……。以上种种原因,造成当今人们体质,普遍阳虚。阳虚则阴盛——体内热能不足,寒自内生。水气阴邪停留体内,于是产生各种肿瘤癌症,尿毒症,渐冻症,一切难症死症绝症,全是阳虚阴盛造成。当今医院病人暴满,全是阳虚所致。
说是阳虚,有什么证据?就是舌色淡白,舌质娇嫩,舌边多有齿痕,即可断为阳虚体质。所宜饮食,所宜药物,宜温热,忌寒凉。
在40多年的从医生涯中,属于热证的,宜用寒凉药的,估计不足二十个。其他悉属虚寒,宜于扶阳。前几年的新冠病毒感染,全属虚寒证,用扶阳药,无论病情有多么凶险,无不获效。不知扶阳的,去用凉性药,去医院杀毒灭毒的,无不死亡。
有某中医大师,提出“扶阳必耗阴”的高论!这是不知“阴阳相生”,“阴阳互根”,“阳生阴长”的原理,才导致的错误说法。在阳虚的前提下,扶阳不仅不耗阴,並且大能生阴。正如春夏温热,阳气旺盛,雨水充沛,植物繁茂;秋冬寒凉,雨水渐稀,空气干燥,草木凋零。
什么时候要用寒凉滋阴?当肠胃大热,伤寒论中称为阳明热证的时候,要用白虎清其热,要用承气泻其热,这时如果也去讲扶阳,无异抱薪救火,自取灭亡。
还有某些人肝火亢盛,症见舌质坚敛,舌色红绛,舌苔黄糙,脉搏滑实而数,证属脏腑火盛大热,这时只宜麦冬生地等凉药,寒凉滋阴以降火,切忌温热扶阳。误用温补,即有生命危险。所以说,什么时候该扶阳,什么时候该滋阴,都是有前提,有条件的。不讲辨证,盲目扶阳,盲目滋阴,均属大错。西医不知阴阳,庸医昧于阴阳,所以都不会治病,只能把小病治成大病,然后把人治死。
宣传正确的中医理论,保护人民健康。
欢迎好友转发。
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5.7.31.
手机微信号13860262364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比较好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